信義會靈安堂二○○二年工作報告

親愛的弟兄姊妹︰

時光飛逝,轉眼間又已屆年終歲末,也是我們總結工作的時候了。

放眼回望二○○二年,可以說得上是香港市民逆境之年,不單香港經濟陷於谷底,無法反彈;而貧苦大眾面對裁員減薪,失去飯碗,失業率創了近年來之新高;又有部份人士頓成負資產,如斯境況,難怪市民的信心指數相當低落,消費意欲不強,以致市面彌漫一片蕭條,不知何日回復前景。

本堂面對逆境之一年,奉獻數字仍達到 $1065960.15,雖然賬面的赤字數字為 $35733.22,但扣除明年航海營的預支賬,實際赤字只是二萬餘元,已是相當不錯的表現了。再綜觀本堂的佈道事工,新葡增添了十三人,雖不能說是大豐收,卻也是正常之增幅,怎能不說一聲感謝我們的上主呢?唯一使我們感到遺憾的,便是崇拜人數從去年的131.36人,稍微回落至130.94人。但從資料顯示,下半年崇拜的平均出席人數,卻較年初有相當高的增幅,這就前膽了教會明年的人數增長應當是樂觀的。現將二○○二年的工作總結簡報如下︰

(一.)         人數方面

A.     受洗人數

  二○○二年總共舉行了兩次聖洗禮。第一次於本年十月廿五日在將軍澳醫院為羅惠卿老太太施洗;第二次於本年聖誕節舉行,總共有五位成人、五位嬰孩接受洗禮;另有兩位成人舉行過會禮。此外,本堂也於本年三月一日為龐潔貞教師辦理過堂手續,使本堂教友之登記人數從去年315人增至329人。現將聖誕節受洗新葡芳名列下︰

成人洗禮︰黎芷盷、曹詩敏、鄭良盛、陳景偉、郭加健。

嬰孩洗禮︰吳卓然、楊亦文、黃靖博、馮天恩、馮天佑。

過會禮︰朱淑萍、陳月娥。

B.     崇拜人數

  二○○二年崇拜出席總人數為6,940人次,全年共53次聚會(包括聖誕崇拜),平均每次有130.94人,較去年總人數6,962人次,全年53次,平均131.36人,雖然稍微下降,但從圖A資料顯示,也有值得我們鼓舞的,就是成人崇拜平均出席已經升至107.46人,較去年104.65人,有2.81人的增添,實在是值得我們安慰的。

A. 2001年至2002年教友與慕道友崇拜人數出席比較圖

C.     領餐人數

  本年領聖餐總人數為1,365人次,全年領餐12次,平均每次有113.75人領聖餐,較去年總人數1,338人次,全年12次,平均每次111.5人,有些微的增加。現將二○○二年領聖餐的人數分別列下︰

1.      成人教友領餐人數︰979人次 ¸ 12 = 81.58

2.      兒童教友領餐人數︰178人次 ¸ 12 = 14.83

3.      成人慕道友領餐人數︰208人次 ¸ 12 = 17.33

D.     團契人數

  今年本堂共有七個團契,七個團契總出席平均人數為83.92人,較去年七個團契合共平均每週出席人數89.86人,下跌了5.94人。其下跌情況,主要是出自於彼得團契。至於其他團契,除了安得烈及保羅團契外,出席率都有增幅。

茲列圖B以比較兩年來各團契的出席情況。

B. 2001年至2002年各團契出席人數比較

 

(二.)         經費奉獻

  本年奉獻總額雖然仍有 $1,065,960.15之進賬,但相較於去年度總額 $1,338,999.60,跌幅達到20.39%。不過去年之奉獻有一筆特別奉獻 $250,000,故此,就經常費奉獻而論,兩年奉獻比較,今年只少收了 $23,039.45,就現今香港的經濟逆境情況而言,已算有不錯的成績了。現將近十年的奉獻情況列圖C如下︰

C. 1993年至2002年奉獻增長圖


 


(三.)         牧養事工

  本堂聖工之近年發展方向,形成了以崇拜為中心,團契牧養及康樂佈道為兩個基本點,即所謂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所以,牧養事工可說是本堂的主線工作,而所花費的時間相對於其他的事工自然要多。近年來,我所牧養群羊的焦點,主要有如下兩個範疇,四種餵養模式︰

A.      主日崇拜

近年來,本堂教友及慕道友出席主日崇拜的人數漸有增加之趨勢,而崇拜後的氣氛亦相當融洽和熱鬧,因為大多數的會友散會後都十分願意留下來與別人交談分享,甚至三、五成群地相約一齊共晉午膳,有些教友甚至午膳後還會回來逗留,不知何時才能清場鎖門,這是相當好的現象。現將主日崇拜兩種牧養情況簡報如下︰

(1.)       成人講壇的靈命餵養

主日崇拜既是我們敬拜上帝的中心,亦能凝聚會友,因此,牧者的講壇信息就絶對不應馬虎從事,應該好好珍惜講壇,按時供應靈糧,使群羊的生命茁壯長大,去年的講壇,我又回歸到宣講三代經題。全年所宣講的主要信息如下︰

a. 新倫理的觀念                       b. 保羅雜感的言論

c. 人生終極的盼望                   d. 如何作個人佈道

e. 壓力下應安息                       f. 差傳的使命

g. 寶訓完結篇                           h. 差傳的信息

i. 對差傳者的訓勉                    j. 差傳之難

k. 明白比喻之後                       l. 如何處理得罪你的人

m. 不完備中,力求改過          n. 合一的教會

o. 我是生命的糧                       p. 因行為得永生?

q. 施洗約翰的傳道見証           r. 兩個國度的子民

s. 不離不棄的愛

(2.)       兒童崇拜的栽培教導

舊堂年代,本堂兒童事工的對象是教會外的兒童,但近年來則集中在教友子弟身上,並且由當初的幼兒崇拜,擴闊到兒童崇拜,分為高班、低班和幼兒班,並且採用主日學教材教學,同時又混合團契康樂活動的模式,實行三結合地教導我們的下一代。

二○○一年兒童崇拜的平均出席人數為26.7人;今年雖下降至23.49人,但其實是沒有下跌的趨勢,因為今年有三、四位學生轉到成人崇拜。至於師資方面,也由今年初之八位老師(龐教師、黎燕琼、陳巧賢、余冬梅、林秀芳、郭少梅、許少霞、馮嘉茵)增至十一位老師,新增的老師有黃佩蓮、麥麗霞和黃翠嬋,老師陣容之鼎盛可說是空前的了。

 

B.      多元式團契

踏入千禧新紀元,團契的活動模式,更加多姿多采,就連牧養群羊的知識教導,都要趨向多元模式,包括有專題演講、演講討論、核心討論、閱讀報告、專題工作坊、討論會、分享會、電影及幻燈討論會等。過去一年,各團契的牧養教導模式,大都朝向 (1). 主題查經的思想啟迪; (2). 多元專題的知識教導。

(1.)       主題查經

本堂的團契,大多數都會擬定一個全年主題,然後圍繞這個主題查考不同的經文,又或者是尋找一經卷,研究整卷經文的主題思想,本年各團契查考聖經的主題及經卷如下︰

婦女團契︰古代聖賢──人物查經。

以賽亞團契:福音書的比喻,尤以天國的比喻為重。

以利沙團契:驚世大預言──查考先知、耶穌和使徒所講的預言。

安得烈團契︰連於基督、同奔天路──查考與主題有關之不同經文。

保羅團契︰長大成人的生命──查考以弗所書。

(2.)       多元專題

本堂一向甚為重視專題的學術知識教導,而從事專題教導的方式也都是多樣化的,本年較為突出的專題如下︰

 

 

主題

團契

講員

1.      

後現代家庭初探

伉儷

巫牧師

2.      

後現代主義

伉儷

巫牧師

3.      

心理學──性格分析

以賽亞

杜婉韻

4.      

但以理七十個七

以利沙

巫牧師

5.      

以西結預言的時代含義

合團

戴浩輝博士

6.      

以西結異象的末世含義

合團

戴浩輝博士

 

(四.)         佈道事工

  本堂的佈道事工,仍然是依循過去所做過的佈道模式,沒有什麼變化。不過,今年首次舉行影音佈道主日,但成績只是強差人意而已,惟幸其他的佈道活動卻大有收穫,現分別簡報如下︰

A.      探訪佈道

探訪佈道,其實即是個人佈道,或可稱之為個人釣魚式佈道工作,是特別需要耐性和時間。今年的對象,我們擺在周棣華、熊蓮英這兩位年老夫婦,以及羅惠卿姊妹身上。龐教師多探訪周棣華夫婦,而我則專向羅惠卿姊妹佈道,結果羅姊妹於二○○二年十月廿五日信主受洗,而周氏夫婦其實已表示願意信主,只是等待受洗的日子臨到而已。

B.      福音佈道主日

近十多年來,本堂每年都舉行福音佈道主日,而今年則舉行了兩次,現簡報如下︰

(1.)          影音佈道主日

本堂特邀福音傳播中心總幹事羅錫為牧師蒞臨講道,並播放「與彩色共舞」福音電影,由於沒有呼召的環節,自然不能點算福音的果子,因此,只能作撒種的預備功夫。

(2.)          福音民歌佈道主日

某日,我突然收到一封傳真信,麥基先生謂他很願意前往各堂會主持福音信息分享,於是我就毫不考慮地邀請他於本年十月十三日擔任福音民歌佈道主日講員,並且將本主日定為今年佈道事工的重點工作。

該日不單高朋滿座,出席人數達到183人,而其中的新朋友更超逾三十人。結果,到呼召的時候,竟然有美好收成,共有九位決志信主。決志者雖然大部份已經有返本堂聚會,但我們還是提供了一個美好機會,讓他們公開承認主耶穌。日前,已有兩位於聖誕節受洗,還有三、四位繼續參加初信栽培班。

C.      戶外崇拜

今年舉行了兩次戶外崇拜,第一次於五月五日在石澳海角舉行,共有112人參加,較以往參加的人為少。該日風和日麗,天朗氣清,十分適宜出外郊遊;而石澳海角的風光明媚,碧海山青,的確能夠令到會友舒暢身心,共敘天倫、共享安息之樂。

第二次戶外崇拜於十一月十七日假西貢荔枝莊舉行,總共153人浩浩蕩蕩從馬料水包船出發,並在充滿田園春色的綠茵草地上完成了主日崇拜,其後各適其式,大家歡渡了一個下午。該日參加的新朋友頗多,我以「我是生命的糧」為題,向他們傳揚福音,撒下了福音種子的幼苗,盼望有日能夠收割福音的果子。

D.      康樂福音營

本年的康槳福音營於728日至81日假沙田中文大學與靈風堂聯合舉行,有近六十人參加,其中靈風堂的新朋友更多達二十人。整個營期雖有不穩定的天氣影響,尤以進行“越野競賽”及“黑夜行軍”的野外活動時,雖然天雨路滑,大霧彌漫,但另一面卻更添情趣和刺激,大家都玩得不易樂乎。到了福音民歌見證佈道會,伍柏恩和張而祝的見證相當感動人心,講道後的呼召隨即有十六、七人決志信主。可惜靈風堂的決志者,大多數都已經有固定的堂會聚會,最終的收穫只是鞏固了靈安堂已信的團友,讓他們有機會公開表示信耶穌而已。

E.       康樂福音野營

康樂福音野營舉行的次數雖然不及康樂營之多,屈指計算,這已經是本堂第七次舉行了,共有二十七人參加。

今年的舉行地點,選擇了西貢灣仔營地進行,該營地環境清幽,風光如畫,加上露營的廁所和水源設施齊備,兼有綠草如茵的遼闊平坦大地,理應會辦得一個成績出色的野營。可惜寒流襲港,氣温驟降,攝氏低至六、七度,更加上海下灣的強風刮起,吹倒了兩個營幕,以致大多數預備好的節目都不能舉行,在迫不得已之情況下,翌日黃昏,我們大家便需要一同撤退。惟幸在第一個露營的晚上,我們首次進行了捉迷藏的遊戲,營友都玩到興高采烈,滿足而回到營幕,再秉燭夜談,樂得消遙自在,也不失為這個營期的一大收穫也。

(五.)         擴堂事工

  擴堂可說是教會的非經常性事工,視符堂會的發展及需要而定。過去廿四年,本堂兩購堂址,第一次於一九七八年暑假購買啟田大廈B203-204室,單位面積大約1500餘呎;第二次於一九八八年初購買琼林大廈閣樓1-2號,實際面積2683平方呎,加上辦公室等額外空間,總共面積大約3300平方呎。

  2002年的工作計劃,原本沒有將擴堂事工列入,只因今年四月底,本堂突然收到傳真廣告謂恆業地產將代理官塘富都戲院出售,面積有10,100平方呎,叫價19,800,000。其後經執事部多翻磋商,認為本堂有尋求擴堂之可能性,遂經教友諮詢之後,並成立擴堂小組尋求擴堂之可能性及尋覓樓盤。最後由執事部草擬了一份購買富都戲院之擴堂計劃書,準備建議以13,500,000作為上限購買該址,並於十一月三日召開臨時教友大會審議,該日共有88位教友出席,而列席者亦有19人,投票結果,贊成票有35票,反對票共有45票,擴堂之美夢,到此可說成空。不過,在擴堂的事上,卻難得看到執事們的凝聚力,以及彼此齊心努力的事奉,實在是非常之難能可貴的。

(六.)         其他事工

  二○○二年之其他事工,原本應該包括關顧事工、聖樂事工、婚喪禮儀、婚前輔導、外交會議、功課輔導和零散式的主日學課程,皆因前文的報告已佔有不少篇幅,我不欲在年終的報告長篇大論,只好省略這幾方面的事工。不過,我還應該為到詩班的發展而特別感謝上帝,亦需要多謝幾位詩班的主持人(黃佩蓮、王紫韻、張而祝),因為他們所獻出的心力和時間,使本堂的主日崇拜、婚禮喜慶、福音佈道活動等,實在生色不少。

 

結語

  一般人有所謂年關難過年年過,尤其是香港人面對逆境之年,就好似給人導盡了不少滄桑,同時亦添上了一些唏虛的歎息,是耶非耶!這又好像視符各人的際遇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反應。不過,就我牧會經驗而論,不論事工遇到什麼難題,或者是事工年有倒退、抑或有進境,我都應盡力而為,但求心之所安,對得起上帝,亦同時對弟兄姊妹,凡事都可以交到賬目,即使是在逆境之年,我也深信必蒙神恩的保守而渡過。而這種過渡並不會帶一點埋怨,一些憤慨,以及無可奈何的情緒,反而充滿感恩,並可以盡在報告中伸述神恩之福澤,同時更朝首以待,明天會更好呢!

                                                                                                主僕

                                                                                                            巫玉揆

                                                                                                           

                                                                                                            15 – 1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