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社會

魏國強弟兄

  心內盤算著一千字的文章,究竟要如何開始,但重要的是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結束」,不管你是如何搭上靈安堂這班信仰街車,下車的時候總要記得風光體面一點。畢竟,離開香港教會幾十年,說對大家熟識又顯得太矯情,說陌生一些,又總是有些熟悉的面孔,熱切地接待我這位不速之客。時光如洗,昔日的青澀少年郎,臉龐上已經飽嘗社會的歷練,談起事情來也必然「話起當年」。我們的社會已經改變了,由不得你接受與否;家庭成員也漸漸變多了,我也不再是我家最任性的老么,從前最小的,現在也得付起一切生活及社會責任。但感到社會的氛圍不再是祟尚那份溫文儒雅的情懷,厚黑功利的慾望始終滿掛在生活上每個角落,計算盡人們的一舉一動。有時候會想,科技不是進步了嗎?世界不是因為人類的發明也變得越來越小,而路應該越來越平,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大家不就是想過著更文明的生活,但現在的生活是否真的比以前有"進步"或更有"內涵"。很顯然,我們的社會並沒有因為物質富庶,就變得和諧,衝突夾帶著仇恨正漫延著我們的周遭,我們究竟有多少不安,使我們汲汲惶恐渡日。以前物質匱乏,每日得擔心油鹽醬醋,還常忍受著限水限電的不便;反觀今日的生活,進步的經濟,改善了許多人的貧困環境,但咱們城內仍有被生活壓迫到透不過氣來的居民。近年來手提電話所創造的所謂流動分享,只能叫人在大氣中更加寂寥,而更多的虛擬社羣也只是為了填補那虛空的心靈,但虛擬的讓我們更加的隔閡,能擁有真心聆聽傾訴的好朋友也越來越少。寫到這裡,腦海裡浮現著「年輕人」詩歌的旋律,說著......生命是否有所得....。也許,我們的時代真的要過去,但尋尋覓覓的人生卻一點都沒改變,群眾在這虛幻關懷中感覺疲憊,讓人一蹶不振,基督徒也一點不會例外。信仰能否成為屬靈的維繫,或滄海中的浮木,就要看我們如何「信」,如何「仰望」,信仰的層次能否昇華你現實生活,淨化內心脫離世間枷鎖,成為神的兒女,就端賴大家有否學習緊握,緊握著那遠古大能的手,就是那原始信念的動力,而不是跟隨那虛空移動社群的價值,被世界虛擬,將關懷淺化得如「讚」一樣虛偽,使關心像漠不關心。昔日耶穌在加利利海訓示彼得是小信的人,也曾在錫安山上讚賞過阿伯拉罕有絕對的信心,顯然,信心在人群中有大有小的層次。人對神沒有信心,是出自內心的軟弱,看不見祂的作為,是人類古老存在的危機;沒有信,容易像使我們對社會的愛薄弱許多;沒有信,也對國家民眾少了一份希望。若,教會信得如此沒有層次,每遇上大風大浪考驗時,總像狂風落葉般,因為我們仍無法領悟「因信稱義」的道理,觸摸不到對神信心深處。心裡的旋律再次響起....「看不見的時候,主向我要信心; 暴風雨的夜裡,主向我要歌聲。我說我說主啊我不會,你知道我心裡憂愁; 我說主啊我不會,你知道我的憂愁.......」,讓我放下的時候到了。